新闻中心
媒体聚焦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>媒体聚焦

杨钝:教你“听”来教你“说”

编辑:赵文 发布机构: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14-12-11 09:15:00 来源:本站 阅读:1840

  “聋哑儿童其实并不‘残疾’。所谓‘残疾’,是社会给孩子贴的标签。”

  车子七拐八拐,从一个胡同里钻过后停了下来。步行上一个小陡坡,就看到了一个长长的院墙——这就是杨钝的住处和学校。
  杨钝是陕西省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校长,免费教聋哑儿、智障儿等残疾儿童已30多年。
  来到院子里,才洗过的小孩儿衣服还挂在门前。
  “这些都是你拾掇的吗?”记者问道。
  “每天早上5点起床,晚上12点睡觉,几十年来习惯了。”68岁的杨钝一头短发已有些花白了……
  这个学校从之前的家庭式作坊到最多的时候有100多名老师和学生,她是母亲、保育员、裁缝、理发师一肩挑。
   “我要教他们说话、‘听’话,过上正常生活”
  杨钝说,当初想要办聋儿学校,就是因为自己的儿子。
  儿子在出生后不满100天的时候被鞭炮震聋了。年轻的杨钝开始整日盯着孩子,害怕再出事。往往背过身,又忍不住泪流满面:“孩子聋了,岂不是废人一个了?”
  直到儿子4岁时,有一次钥匙掉进衣柜的缝隙,孩子运用杠杆原理把钥匙撬了出来。在一旁的杨钝突然醒悟:孩子虽聋,但绝不是傻子。
  “聋哑儿童其实并不‘残疾’,所谓的‘残疾’,是社会给孩子贴的标签。”杨钝说到这里,拿起的水杯又放了下来,有点激动:“那时我就有了更高目标:我要教儿子说话、‘听’话,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”
  1979年,一无相关知识,二无聋儿教育经验,带着儿子和另外3名聋儿,杨钝就这样涉足聋儿语言康复教育领域。在照顾他们日常起居外,她只要发现有关聋儿教育的书籍,就去看去买;只要发现哪里的聋哑学校方法好,她就跑去学习。
  “人家出去是看风景,我们出去是看聋哑学校。几十年了,跑了300多所学校。”在一旁的丈夫插话说。
  为了学到纯正的教学方法,杨钝在1985年至1987年,来到河北的一家聋哑学校学习。这期间,她初步摸索出了一套“音素分解组合”教学法,并大胆在聋哑儿中推行,同时使用普通教育课本学习的办法,让聋哑儿与正常孩子同班同进度开展学习,取得显著效果。
  “普通课本学起来虽然难,可是能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之间不至于差距很大。”杨钝说,“只是每一个词组要一起反复练习,需要耗费太多心力。”
  耗费心力的,不只是教学的辛苦。杨钝还要当好保姆负总责。丈夫在一旁打趣道:“她这个总负责人,没有权力,尽是义务。”
      “学校还是要办,不然孩子谁来管”
  在河北教课时,杨钝的教学取得了成功,辽宁锦州和陕北延安的学校先后请她去当老师,但杨钝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:在榆林办一所聋儿语言康复学校。
  1987年,杨钝回到榆林,在榆林东山租赁了几间民房,在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全市第一家聋哑学校——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。可学校才开学,困难就接踵而来。
  家里有个残疾的娃,大多家庭都会因病致贫,都没能力交学费。一咬牙,杨钝决定学校不收学费,学生在学校住宿,每月自己带上自己那份粮食就行了。杨钝的事迹,也感染了一部分志愿者老师,自愿在这里帮忙。
  白天,学生们在教室里练习发音、做作业,老师就在隔壁生火做饭;学生开始吃饭了,老师赶到教室备课看作业;学生吃好在院子里玩耍,老师才赶过去吃饭、收拾碗筷……
  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,虽有些辛苦,可是杨钝说:“办学中最大的困难,是社会中对残疾人的冷言冷语。”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,杨钝发现两个学生发了高烧,就赶紧一手抱一个、一手拖一个,跑到了附近的卫生站。一位30来岁的女大夫简单看了看孩子,没好气地说:“你这么大年龄了,还养了两个?还都是残疾人?”
  而就在杨钝领着小孩看病的时候,学校喂的两头猪跑了出去,撞倒了一位77岁的老汉和一位87岁的老奶奶。杨钝前脚刚进家门,两位老人的儿子后脚就撵了过来,要杨钝赔钱。好话说得嗓子都哑了却还是没用,杨钝几近崩溃。直到第二天两位老者的家属得知杨钝辛苦办学的难处,才松了口。
  每次萌生退意时,杨钝就想那些幸福的时刻:聋儿们经过自己的教育,会喊爸爸时;他们的父母抱起孩子泪水纵横时……便又铁下了心:学校还是要办,不然这些孩子谁来管?
   “送走一批迎来一批,走过这么些年,我们也都老了”
  1989年,学生越来越多,杨钝将学校搬迁到了榆林东山观音庙。寺庙的住持大雪和尚暗访了两个月,知道杨钝办学确是善举,便不再收杨钝的房租费。
  易址再开学,内蒙古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等地的学生纷纷慕名而来。当年就收了92个学生,最多的时候,学生一度达到114个,有30多个教师。
  “我们的老师都没有工资,有好一部分是聋儿的父母。他们来我这儿主要是为了学习手语,学习和聋哑儿交流的经验。”杨钝反复说着,这些志愿者老师最辛苦。
  “小的孩子有音训课、律动课、语言课、游戏课、数学课等,大一点的孩子则再加体育课。再大一些、在学校学习上几个月的,就可以戴上助听器,用普教课本接受学习了。”多年教学,杨钝对这些方法早已烂熟于心。
  “聋哑孩子十分好动,老师们每时每刻都要照顾。白天老师累了一天,晚上还得睡在孩子们之间,照看他们的大小便情况。人多,地铺小,老师睡觉得直挺挺的,一般都不怎么翻身。”杨钝说着做了个背挺直的动作,自己把自己给逗笑了。
  讲述着过往几十年的教学生活,杨钝有点伤感,“我们和孩子这么相处着,送走一批迎来一批。走过了这么些年,如今我们也都老了……”
  下午5点,杨钝要去给孩子们做饭了。如今杨钝已带不了太多的学生了。许多孩子和老师结对分散到各个教学点上学习。杨钝这里还有8名孩子,每天吃住在一起。
  临近黄昏,阳光倾洒下来,照在人身上格外温暖。走出屋外,就在杨钝住的隔壁,能看到一个色彩明亮的幼儿园。这是杨钝的一个聋儿学生薛亮亮开办的幼儿园,已招收了230多名学生。(据《人民日报》)

电话 0912-3893334 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