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主创业获新生——残疾人王仲雄创业小记
在靖边县青阳岔镇阳坪村,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养殖场,标准化圈舍宽敞亮堂,现代化养猪设施一应俱全,猪儿健硕惹人欢喜。谁能想到,这个养殖场的主人竟是一位行动不便的小儿麻痹症患者。今年42岁的王仲雄,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,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。
3岁时,王仲雄因小儿麻痹留下后遗症,致右腿残疾。“我从没有过自由行走的感觉,我是从爬着到拄着双拐走,直到拄着一根拐杖行走。小时候,看着别的孩子在校园操场上玩耍,做着各种体育运动,我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暗自伤心,只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。”自幼身残让王仲雄早早懂事了,上小学起,他开始奋发学习,相信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。凭着顽强的毅力,从小学到初中、高中,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1988年高中毕业后,他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,虽然每月工资只有400多元,但是王仲雄觉得自己“是个有用的人了”。
1996年,随着公派教师的不断增加,王仲雄放下教鞭,开始在商海里摸爬滚打。十几年来,记不清遭受过多少白眼,更数不清付出了多少辛酸。在外拼搏的日子里,王仲雄一直惦记着要回家乡做生意。经过一番考察,他和同村朱有军共同投资300万元,创办了靖边县三兴养殖有限责任公司。
“我一直都在留意市场动向,2007年时,阳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,响应青阳岔镇政府提出的‘一村一品,一乡一业’特色经济发展思路,结合当时猪肉市场紧缺,我们看到了养殖市场的前景,想着打破传统养殖模式,开始集约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养殖。”王仲雄还清楚记得,2008年7月30日,养殖场第一头母猪开始产仔,其余母猪也陆续产仔,存栏量日渐增加,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。
由于养殖公司采取自繁自养模式经营,随着仔猪的不断产出,存栏量不断增加,流动资金开始有所紧缺。2009年,因玉米、豆粕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,猪肉价格逐渐下跌,公司出现了亏本经营的状况。王仲雄说,“那时合伙人觉得不赚钱,提出了退股要求,所以我只能一人苦苦经营着。谁想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,肉价一跌再跌,越亏越大,基本到了发不起工资、喂不起猪的地步。”开始他向亲戚、朋友借钱,可还是无济于事,到了没法经营的地步。
为了让企业不倒闭,还要把赔下的赚回来,王仲雄辗转难眠、苦苦寻思,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——别人是借鸡下蛋,我何不借猪还猪呢?王仲雄拟定了两种模式,第一种先给仔猪定个合理价格,让周边农户先到公司把仔猪捉走,等农户卖了大猪再来还仔猪的钱;第二种不定价只定数,周边符合养猪的人都可以在公司来捉仔猪,只记所捉的数量,6个月后不管市场价格是多少,还来同等数量的仔猪就可以。在苦苦坚持下,王仲雄看到了成功的曙光,“2010年底,猪肉价格开始回升,他们陆续给我还猪,使我公司的存栏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。终于,2011年我们实现了销售450万元、纯利润150元。不仅把赔下的赚了回来,而且还给公司赚回了一大笔红利。”提起那段艰辛的日子,王仲雄感慨万千。
王仲雄的养殖厂里请的工人都是当地村民,还有一些和他一样的残疾人。十多年来,王仲雄在自己创业的同时,也扶持了一大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。他告诉记者:“残疾人身体有缺陷,在外打工赚不到钱,没有人要。因为我有残疾,所以特别能理解他们,也想多帮帮他们。”现在,他的公司有员工16人,其中13人就是残疾人。养殖公司生猪存栏1400万头,有能繁殖的母猪188头。他还带动周边数十户农户和十多家残疾户从事养殖业,仅靠养殖这一项,2011年,每户平均纯收入达5万多元。
回首创业路,王仲雄觉得坚强和自信是最大的财富,“生活的困难要扛,创新的路子要摸。这些年挣了点小钱,也想帮助别人,因为我一路走来,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,现在日子过好了,我要对得起良心,让残疾朋友、农民朋友和我一起发展,一起致富。”